铁路及土木专业教育 > 基础课
大学物理实验
书号:9787113104092 套系名称:面向“十二五”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作者:王振彪 刘虎 出版日期:2009-08-28
定价:28.00 页码 / 开本:225 /16
策划编辑:铁路策划部 责任编辑:李丽娟
适用专业:文化课与公共素质课 适用层次:本科
最新印刷时间:
资源下载
教学课件(暂无)
教学素材(暂无)
习题答案(暂无)
教学案例(暂无)
教学设计(暂无)
教学视频(暂无)
内容简介
前言
目录
作者介绍
图书特色
全书共分四篇。第一篇为实验理论篇,介绍测量误差的评定理论、大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第二篇为实验操作篇,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近代大学物理实验;第三篇内容包括20个设计性实验,其中设计性实验1部分可用于学期末实验操作考试;第四篇是实验学习资料,其内容包括大学物理实验常用仪器仪表及使用、基本常数表、标准合成与技术规范合成不确定度等。
"大学物理实验作为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是大学生系统学习科学实验基础知识、实验方法和思想的入门课程,对学生科学素质、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基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我院物理实验中心的教师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精雕细琢,不断钻研,30年磨一“剑”,形成了本教材。 本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实验项目的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力、热、电、光等学科分类设置实验项目顺序的编排形式,而按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编排实验内容。 该编排更能适合分阶段、多层次的开放式教学需要。 本教材将教学分为四个阶段: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Ⅰ、综合性实验Ⅱ、设计性实验Ⅰ (设计性实验Ⅱ为应用物理专业和有较强实验能力、有创新实验兴趣的学生设计。) 基础性实验:通过基础性实验完成从中学实验阶段到大学实验阶段的过渡,同时使学生熟悉大学物理实验的规则和要求,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 建议用8~12学时。 综合性实验Ⅰ:实验要求具体、明确,讲解充分,实验内容比较简单,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 建议用16~20学时。 综合性实验Ⅱ:实验内容、技巧、要求难度大于综合性实验Ⅰ,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建议用20左右学时。 设计性实验Ⅰ:给出实验要求、实验仪器、实验参考资料,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 该部分主要用于操作实验考试,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2)提供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提出实验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并按照设计性实验组织形式完成实验。 另外,学生可根据自己专业需要、爱好等自主选择,以便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训练。 (3)本书配有网络版的仪器介绍和部分电子教案, 结合石家庄铁道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网站,形成一个开放式、立体化的教材体系。 更详尽的辅助材料可登陆 htp:/ / phylab.sjzri.edu.cn石家庄铁道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网站查阅。 本书第一章由刘虎编写,第二章由郑乔、刘虎共同编写,第三章由王振彪编写;第二篇、第三篇的实验项目由王振彪、郑乔、刘虎、崔建坡、张变芳、冀建利、杜伟胜、乔治、史严等编写;第四篇由刘虎编写。 本书由王振彪、刘虎、郑乔主编,李同锴、张彦立负责校对。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改进。 编 者 2019年6月"
第一篇 实 验 理 论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节 大学物理实验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 第二节 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2 第三节 大学物理实验预约说明 3 第四节 实验规则 4 第二章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理论 6 第一节 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 6 第二节 偶然误差的理论分析与处理10 第三节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13 第四节 有效数字的记录与运算2 第五节 系统误差的分析与处理24 第六节 实验方案的选择原则27 练 习 30 第三章 物理实验中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1 第一节 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31 第二节 物理实验中的基本实验方法37 第三节 物理实验常用仪器的基本调整技术39 练 习 41 第二篇 实 验 操 作 第四章 基础性实验43 实验一 固体密度测量43 实验二 万用表的原理及使用45 实验三 示波器的基础实验52 第五章 综合性实验Ⅰ 63 实验一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 63 实验二 气垫导轨上的实验69 实验三 声速测量71 实验四 单、双臂电桥测电阻 81 实验五 用示波器观测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86 实验六 分光仪的调节与使用88 实验七 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93 实验八 静电场模拟97 实验九 用电位差计校准毫安表并测其内阻 101 实验十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103 第六章 综合性实验Ⅱ 12 实验一 磁场测量 12 实验二 传感器应用Ⅰ 120 实验三 牛顿环和劈尖 127 实验四 全息照相 131 实验五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136 实验六 材料导热系数测量 139 实验七 半导体热电特性的研究 142 实验八 密立根油滴实验 147 实验九 金属钨电子逸出功的测量 151 实验十 超声探测实验 157 实验十一 夫兰克—赫兹实验 16 实验十二 微波干涉和布拉格衍射 168 第三篇 设计性实验 第七章 设计性实验Ⅰ 175 实验一 冲击电流计测电容 175 实验二 电位差计测电阻 176 实验三 热敏电阻热电特性研究 176 实验四 二极管伏安特性研究 17 实验五 环行电流磁场研究 178 实验六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实现白光干涉 178 实验七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空气折射率 179 实验八 用分光仪测量三棱镜的折射率 180 实验九 光波波长的测量 180 实验十 用分光仪测量光栅常数 182 第八章 设计性实验Ⅱ 183 实验一 万用表的组装 183 实验二 金属材料导热系数测量 185 实验三 传感器应用Ⅱ 185 实验四 光学实验平台上的系列实验 189 第四篇 实验学习资料 第九章 物理实验常用仪器仪表及使用 192 第一节 力学和热学实验常用仪器及使用 192 第二节 电磁学实验常用仪器、仪表及使用19 第三节 光学实验常用仪器、元件及使用 207 第十章 基本常数表 213 附录 诺贝尔物理学奖年鉴 218 参考文献 25 "
根据《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