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 > 城市轨道交通类
工程岩土
书号:9787113312626 套系名称:“十四五”高等职业教育交通运输与土建类专业系列教材
作者:任俐璇 肖霞 胡雪梅 出版日期:2024-08-01
定价:75.00 页码 / 开本: /16
策划编辑:李中宝 责任编辑:李中宝
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类 适用层次:高职教育
最新印刷时间:2024-08-01
资源下载
教学课件
教学素材(暂无)
习题答案(暂无)
教学案例(暂无)
教学设计(暂无)
教学视频(暂无)
内容简介
前言
目录
作者介绍
图书特色
本书为与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配套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依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工程岩土”课程标准,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结合编者多年教学实践编写而成。 全书共包括五个任务驱动性学习模块:认识岩土基本现象﹑检测岩土物理性质、认识岩土水理性质、判定岩土力学性质、防治岩土工程问题。每个模块根据具体情况划分为若干任务。每个任务相对独立完整,包含任务导人.任务描述、任务分组、技能训练、任务评价,巩固与练习,以及融入思政元素的“想一想”小案例。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等交通运输与土建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道路.桥梁、隧道及其他土建部门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路基是路面或轨道的地基,它承受着路面、交通荷载及轨道、机车车辆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扩散。它必须稳定、坚固,以确保线路的良好状态,不出现可能危及线路正常运营的变形,尤其是对运量大、行车密度高的线路和重载铁路,高速公路以及正在修建中的高速铁路,路基性状尤为重要。因此工程岩土理论和试验检测能力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本书面向交通土建行业的施工员、试验员等职业岗位,培养高职学生在掌握工程岩土的基本理论和土工试验技能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执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解决工程岩土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运用国家现行有关工程岩土规范、规程、标准的能力,提高学生处理实际工程岩土和地质灾害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书主要分为五个任务驱动性学习模块,包括认识岩土基本现象、检测岩土物理性质、认识岩土水理性质、判定岩土力学性质、防治岩土工程问题。 本书力求突出以下特色: 1、体例创新--—采用模块化体例,对接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工程岩土”课程标准,凸显职业能力 本书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引入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四新”要求,使课程内容更符合生产要求。按照知识传授与技术技能培养并重的原则构建学习模块,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每个学习模块按照难易程度划分为不同的任务,每个任务相对独立,可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各个任务由易入难,由单一到综合,衔接有序,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本书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工程地质和土工检测任务模拟、岩土工程案例分析等活动项目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并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教材内容,使教师模拟职场情境开展教学,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 2.校企“双元”开发——重视岗位能力训练,体现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 本书由院校教师和工程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编写。编写组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企业工作经历,在编写过程中注重教材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匹配。校企合作的编写团队,缩小了教学与实践的距离,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教材的先进性、针对性和适用性。 3.立体开发——立体化教材建设,符合“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围绕深化教学改革和“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形成了课程建设﹑教材编写﹑配套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统筹推进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本书在智慧职教 MOOC平台配套有在线开放课程,拥有教学课件、工程案例库、习题库、微课、虚拟仿真、动画、在线测试,教学视频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4.融入育人元素——注重培养职业素养,德技并修 本书以交通工程岗位需求为导向,基于真实工作过程,制定了“一中心(培养交通工匠)、三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工程伦理意识)、四精神(‘两路'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科学家精神)”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建成与教学内容精准匹配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在每个任务中设置思政点,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每个任务的思政点展开研讨、总结分析,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思政素养能力。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及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道路、桥梁及其他土建部门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参考书。 本书由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任俐璇、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肖霞、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胡雪梅任主编,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邓小军、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庞旭卿、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董春晖、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铁路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凯任副主编,贵州交通技师学院罗筠、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李品、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田国芝和卢绪强参与编写;全书由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毛红梅主审。主要编写分工如下:模块一由肖霞、罗筠编写;模块二由任俐璇、李品编写;模块三由邓小军编写;模块四由胡雪梅、庞旭卿、任俐璇编写;模块五由邓小军、董春晖、田国芝、卢绪强编写。任俐璇负责全书的统稿、定稿工作。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了部分工程案例。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大量有关文献资料,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尽管我们在探索《工程岩土》教材建设的特色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仍可能存在一些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并将建议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修订完善。 编者 2024年5月
模块一 认识岩土基本现象 1 任务一 认识工程岩土 2 任务二 认识地质作用 10 任务三 鉴定矿物和岩石 20 任务四 认识地质构造 48 任务五 鉴别土的组成与分类 59 模块二 检测岩土物理性质 71 任务一 认识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71 任务二 瞭检测土的天然密度(环刀法) 79 任务三 检测土的天然含水率(酒精燃烧法) 88 任务四 检测土的天然含水率(烘干法) 97 任务五 检测土的土粒比重(比重瓶法) 106 任务六 检测土的颗粒组成(筛分法) 115 任务七 检测土的颗粒组成(密度计法) 125 任务八 认识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133 任务九 检测土的界限含水率(联合测定法) 138 任务十 检测土的塑限(搓条法) 148 任务十一 检测土的击实性质指标 156 模块三 瞭认识岩土水理性质 168 任务一 认识地表水与地下水 168 任务二 认识土的渗透性 177 任务三 认识土的毛细性 184 模块四 判定岩土力学性质 103 任务一 判定土体自重应力 194 任务二 判定土中附加应力 202 任务三 判定土的压缩性 220 任务四 检测土的压缩性指标 228 任务五 判定土的沉降量 242 任务六 判定土的抗剪强度 257 任务七 判定地基承载力 264 任务八 检测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275 任务九 判定地基土压力 287 任务十 判定土坡稳定性 303 模块五 防治岩土工程问题 312 任务一 防治软土地基 312 任务二 防治黄土地基 319 任务三 瞭防治膨胀土地基 327 任务四 防治冻土地基 333 任务五 防治盐渍土地基 340 任务六 防治岩溶地基 346 任务七 防治滑坡 355 任务八 防治崩塌 366 任务九 防治泥石流 374 参考文献 383
任俐璇,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教师,所属专业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专业,2005至今一直在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任教,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岩土课程教学工作,山东交通工匠、齐鲁巾帼科技创新之星、山东公路优秀工程师、潍坊市三八红旗手。主持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主持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主持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数字化优质课程2门。作为主编副主编,编写教材7本,其中“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各1本。 肖霞,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教师,所属专业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硕士研究生,讲师。本科于200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于200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结构工程专业。2008年至今 在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任教,一直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岩土课程教学工作。荣获交通行指委全国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参与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作为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教科研论文8篇,核心2篇,EI收录2篇。主持或主要参与市级以上教科研项目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胡雪梅,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所属专业为市政工程技术,大学本科学历,讲师。本科于2010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地下工程技术专业,硕士于2020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2010至今一直在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任教,从事土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工作。主持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参与省级教科研项目7项、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1项。作为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教科研论文2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
校企“双元”,以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活页式;融媒体、融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