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 > 其它

知识共创的理论与实践

书号:9787113306991 套系名称:基于虚拟品牌社群的视角

作者:沈波 出版日期:2023-12-01

定价:52.00 页码 / 开本: /16

策划编辑:曹莉群 责任编辑:贾星 贾淑媛

适用专业:专著 适用层次:高等教育

最新印刷时间:2023-12-01

资源下载
教学课件(暂无) 教学素材(暂无)
习题答案(暂无) 教学案例(暂无)
教学设计(暂无) 教学视频(暂无)
内容简介 前言 目录 作者介绍 图书特色
  • 本书借鉴知识管理领域经典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在化(externalization)、组合化(combination)和内在化(internalization)四个环节的SECI知识转化模型,将企业与用户知识共创过程视为一个由知识共享、知识学习、知识组合和知识创造四个阶段组成的循环链。
    
    本书通过对知识共创过程四阶段模型的分析,结合虚拟品牌社群从新成员知识获取、虚拟品牌社群用户角色演化、用户知识共享到企业知识共创的实践,详细论述了企业与用户通过虚拟品牌社群进行知识共创的过程与机制。在实践方面,通过海尔虚拟品牌社群、得到平台和华为产品定义社区的案例分析,进一步对知识共创的理论进行了验证。
    
    本书适合从事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人员、高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参考。
    
    
    ?
  • 当今世界,信息空间的崛起与物理空间、人类社会一起,形成三元并举的格局。创新主体虚拟化、创新要素数字化、创新过程智能化、创新组织平台化,使得企业组织和产业组织(以下简称“组织”)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为了积累和创造新的知识,组织需要一个知识创造的空间。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虚拟品牌社群就是一个很好的企业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互动的共创空间。在虚拟品牌社群中,人们基于共识,有意识地致力于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人际互动和环境互动创造新的知识。虚拟品牌社群是一个创新互动的临时空间。在虚拟品牌社群中形成了大量的知识创造的互动。这种知识创造的互动过程让人们认识到,我们所知道的取决于我们和谁互动、我们从文化和社会中了解到了什么,以及我们进行知识创造的环境是怎样的。从本质上讲,知识创造过程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集体的知识共创过程。正是基于我们作为人类的全部特征,我们才可以进行知识创造。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挑战的时代,面对互联网所强调的异质性、迭代、分布式特征,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组织更需要通过知识创造来应对。
    
    本书是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数字产品制造企业与用户知识共创机制与效应研究”(项目编号:GL211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是笔者近二十年来在开展虚拟品牌社群、知识创新和知识共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共创的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基于虚拟品牌社群的视角,结合小米、海尔、思维造物、华为等企业的实践而逐步形成的一本著作。针对知识共创这一研究主题,本书遵循以下的研究逻辑:知识共创的理论基础→知识共创的过程模型→虚拟品牌社群新成员知识获取机制→虚拟品牌社群用户角色演化→虚拟品牌社群用户知识共享机制→知识共创的企业实践。在本书的最后部分,笔者基于上述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对知识共创的未来研究作出展望。
    
    笔者指导知识管理团队的研究生一起完成了与知识共创相关的大量研究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知识共享的网络社区知识创新模式、虚拟实践社区新成员知识获取机制、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虚拟品牌社区用户知识共享对产品创新的影响、虚拟品牌社群互动对产品购买决策的影响、网络知识服务平台用户付费意愿影响因素、虚拟品牌社群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机制、虚拟品牌社区领先用户识别、在线知识付费平台知识流动效率评价、用户参与对知识共创的影响、基于组织记忆动态过程的知识创新内在机理和专业虚拟社区用户角色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相关研究工作是本书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支撑,在此对研究生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与大力协助表示感谢。本书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学术文献和相关资料,在此一并向这些资料的作者表示感谢。
    
    本书虽然只是基于虚拟品牌社群这一知识共创平台开展了针对性的知识共创理论研究,但笔者更期望其成为一部对于企业推行知识共创实践起到指导作用的著作。本书不是给读者提供涵盖知识共创所有内容的百科全书式的参考,而是旨在协助从事企业知识管理的人们建立顺应时代要求的知识管理理念,获得知识共创实践思路的支持和系统方法的指导。
    
    学术界将知识共创的理论与虚拟品牌社群的实践结合起来进行专题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本书力求对虚拟品牌社群的知识共创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但由于笔者认知和研究的局限性,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也难免存在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尚需通过进一步的实践来完善,但好在可以起到抛砖引玉、丰富提高的作用。恳请相关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沈波
    
    2023年2月
    ?
  • 第一章知识共创研究的缘起与方法1
    第一节知识共创研究的缘起1
    第二节知识共创研究方法5
    第二章知识共创与虚拟品牌社群的基本概念7
    第一节知识共创7
    第二节虚拟品牌社群16
    第三节基于虚拟品牌社群的知识共创21
    第三章知识共创过程模型22
    第一节知识共创的参与者22
    第二节知识共创的过程24
    第四章虚拟品牌社群新成员知识获取机制30
    第一节虚拟品牌社群用户特征演变分析30
    第二节虚拟品牌社群新成员知识获取影响因素33
    第三节虚拟品牌社群新成员知识获取过程38
    第四节虚拟品牌社群新成员知识获取激励措施43
    第五章虚拟品牌社群用户角色演化44
    第一节虚拟品牌社群用户参与知识贡献角色变化路径分析44
    第二节虚拟品牌社群用户参与知识贡献角色演化概念模型46
    第三节虚拟品牌社群用户角色演化仿真与分析50
    第六章虚拟品牌社群用户知识共享机制62
    第一节虚拟品牌社群用户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62第二节虚拟品牌社群用户知识共享对知识创新的影响71
    第三节虚拟品牌社群用户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74
    第七章知识共创的企业实践78
    第一节海尔虚拟品牌社群的实践78
    第二节得到平台的实践82
    第三节华为产品定义社区的实践89
    第八章知识共创研究总结与展望95
    第一节知识共创研究总结95
    第二节知识共创研究展望96
    参考文献101
    
    ?
  • 沈波,管理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江西省高等学校第七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知识管理、虚拟社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计算机模拟分会理事。曾荣获江西财经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我最喜爱的导师”“教学十佳”“网络教学优秀教师”等称号。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研究课题10余项。?
  • 本书是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数字产品制造企业与用户知识共创机制与效应研究”(项目编号:GL211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是笔者近二十年来在开展虚拟品牌社群、知识创新和知识共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共创的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基于虚拟品牌社群的视角,结合小米、海尔、思维造物、华为等企业的实践而逐步形成的一本著作。
    
    本书旨在协助从事企业知识管理的人们建立顺应时代要求的知识管理理念,获得知识共创实践思路的支持和系统方法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