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教材 > 语数外/物理

基于慕课的外语教与学:理论与实践

书号:9787113299422 套系名称:

作者:彭伟强 谢炜聪 傅龙 出版日期:2023-03-01

定价:32.00 页码 / 开本: /16

策划编辑:祁云 潘晨曦 责任编辑:祁云 徐盼欣

适用专业:公共课 适用层次:高职教育

最新印刷时间:

资源下载
教学课件(暂无) 教学素材(暂无)
习题答案(暂无) 教学案例(暂无)
教学设计(暂无) 教学视频(暂无)
内容简介 前言 目录 作者介绍 图书特色
  • 本书立足于慕课的外语教与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慕课的“建、用、学、管”进行系统的阐述。在理论篇,系统梳理了慕课的产生与发展,从国际和国内视角对慕课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其热点进行全面评述;在分析我国慕课公共政策文本基础上,梳理了中国慕课建设的历程,对外语慕课建设,尤其是一流课程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分析。在实践篇,聚焦教师如何利用慕课进行创新性的教与学,实现优质资源的“教、学、用”,阐述了外语混合式“金课”的设计与实施,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支持服务、学习共同体等;同时,对慕课学习质量保障、学分认证与转换等热点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书对高校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对慕课理论与实践研究感兴趣的读者有较强的参考借鉴作用。
  • 近年来,我国的慕课建设与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慕课的“建、用、学、管”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2022 年教育部启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的慕课建设与应用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普通本科院校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与研究广泛而深入,而资源相对匮乏的高职院校相关的实践与研究才刚刚步。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慕课的学习与应用经历了从零星自发到规模有序的过程。从 2014 年起,学院个别教师开始接触慕课,利用慕课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2017 年,学院以中国大学 MOOC 为平台启动了基于慕课的教师学习提升工程,开启全员学习慕课的教师发展模式;2019 年,教师开始把慕课资源引进到各自的课程,拉开了优质慕课资源“学、用”模式。“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成为学院外语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外语慕课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了外语教育观念革命、课堂革命、方法革命、质量革命,助力外语教学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再向高质量的跨越。
    在此过程中,学生在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等核心素养的收获给我们带来意外之喜。这意味着,高职院校同样可以通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方式来开展人才培养。慕课的学用结合,学院探索出一条“互联网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打造出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改团队,提升了教师教学自信心,打造了学院文化品牌。
    本书是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一线教师集体研究的成果,展示了近几年对慕课“建、用、学、管”的理论思考及实践成果。本书由项目负责人、应用外国语学院院长彭伟强教授拟定大纲及撰写要求,组织人员讨论、分头撰写各章内容并修改完善。
    本书的主要读者为三类人群。一是高校尤其是高职一线外语专业与公共英语教师。书中介绍了外语教师如何利用技术赋能三大教学创新,以慕课资源为教学内容,以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平台为教学环境,通过翻转课堂有效推进高职“三教”改革,打造“金课”的务实探索,借鉴价值很强。二是高职教育管理者。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与教学条件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利用优质慕课资源,实现学用结合,不失为解决教师发展乏力、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生师比失衡等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案。三是关心我国外语慕课建设与应用的人士。本书中对中国慕课全面系统的梳理,尤其是对外语慕课建设与应用情况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外语慕课认识,了解目前外语慕课建设趋势与方向;而对外语慕课混合式应用热点领域和话题的讨论,亦为各级各类外语教师教学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可操作的路径。
    本书由彭伟强、谢炜聪、傅龙任主编,杨继龙、钟月辉、谢红莲、赵翠芳、谢淑英、侯海冰参与编写。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 1 章至第 3 章由傅龙编写,第 4 章由杨继龙编写,第 5 章和第 6 章由彭伟强编写,第 7 章由钟月辉编写,第 8 章由谢红莲编写,第 9章由赵翠芳编写,第 10 章由谢淑英编写,第 11 章由谢炜聪编写,第 12 章由侯海冰编写。全书由彭伟强和谢炜聪统稿定稿。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各方的热情支持和鼓励。学校各级领导在经费与政策上给予保障。本书是 2020 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慕课的开放教育学习质量保障机制研究”、2022 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质量保障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9 年度课题“双一流视野下广州地区高校全英教学研究”、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20 年度研究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东高校全英教学政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华南农业大学何高大教授一直密切关注学院“三教”改革并欣然为本书作序,让我们倍受鼓舞。暨南大学罗靖副教授在慕课混合式教学上给予多方指导,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的曾祥跃副教授和陈运清老师为项目的设计和慕课的数据挖掘提供了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理论水平有限,我们的思考或许还不太成熟,经验的总结未必准确到位,书中必然有不少有待商榷之处。我们热切地期望读者反馈,欢迎对不足之处提出宝贵意见。
  • 第 1 章 慕课的产生与发展——从教育技术的历史解读慕课诞生1
    
    1.1 教育教学及其所经历的改革  1
    
    1.2 从学习机器到用机器学习 3
    
    1.3 从计算机支持的学习到在线学习 6
    
    1.4 可汗学院与慕课的诞生 7
    
    1.5 慕课的定义及发展  8
    
    第2章 国际视角下的慕课研究热点评述12
    
    2.1 国际视野中的慕课发展 12
    
    2.1.1 教育数据挖掘与可视化  13
    
    2.1.2 学习者感知和满意度  14
    
    2.1.3 自主学习 15
    
    2.1.4 商务和创业慕课 15
    
    2.1.5 语言慕课 16
    
    2.1.6 同伴互评与形成性评价 16
    
    2.1.7 翻转课堂 17
    
    2.1.8 教师学习 17
    
    2.1.9 游戏化课程与课程推荐 17
    
    2.1.10 慕课学习者的人口学特征 18
    
    2.1.11 x 慕课、c 慕课与保健慕课 18
    
    2.1.12 区域、地方的慕课实践与研究,面向机构的慕课以及语义数据
    
    与金融慕课 .18
    
    2.2 不同国家、地区以及机构的研究情况 19
    
    2.2.1 慕课研究区域与地区间协作  19
    
    2.2.2 慕课研究高校与语言影响 20
    
    第 3 章 国内视角下的慕课研究热点评述23
    
    3.1 国内视野中的慕课发展 23
    
    3.1.1 教育数据挖掘与可视化 26
    
    3.1.2 学习者感知和满意度 27
    
    3.1.3 自主学习 28
    
    3.1.4 商务和创业慕课 29
    
    3.1.5 语言慕课 29
    
    3.1.6 同伴互评与形成性评价 30
    
    3.1.7 翻转课堂 31
    
    3.1.8 教师学习 32
    
    3.1.9 游戏化课程与课程推荐 32
    
    3.1.10 慕课学习者的人口学特征 33
    
    3.1.11 x 慕课,c 慕课,区域、地方的慕课实践与研究,面向机构的慕课
    
    以及语义数据与金融慕课 33
    
    3.2 国内不同主题以及机构的研究情况  34
    
    3.2.1 国内研究的主题分布 35
    
    3.2.2 主要研究高校与文献质量 36
    
    第 4 章 我国慕课政策研究40
    
    4.1 政策数据的来源 40
    
    4.2 政策文件总体情况分析 43
    
    4.2.1 发文机构与发布时间 43
    
    4.2.2 发文类型与内容主题 43
    
    4.2.3 政策使用情况分析 45
    
    4.3 我国慕课政策的变迁逻辑 47
    
    4.3.1 以建设驱动为主要特征的启动部署阶段(2000—2002 年) 47
    
    4.3.2 以应用驱动为核心的规范管理探索阶段(2003—2014 年) 47
    
    4.3.3 以管理驱动为抓手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15 年至今) 48
    
    4.4 当前我国慕课政策的主要问题 49
    
    4.4.1 慕课政策体系构建方面 49
    
    4.4.2 慕课政策认知方面 49
    
    4.4.3 慕课政策执行方面 50
    
    4.5 完善我国慕课政策体系的建议 50
    
    4.5.1 以提高政策内容针对性为重点健全政策体系  50
    
    4.5.2 以提高政策认知全面性为抓手强化政策理解  51
    
    4.5.3 以强化政策执行有效性为重心完善政策体系  51
    
    第 5 章 政策驱动下的中国慕课建设54
    
    5.1 中国在线开放课程关键政策回顾 54
    
    5.2 中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历程 56
    
    5.2.1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阶段(2003—2010 年) 57
    
    5.2.2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阶段(2011—2014 年) 57
    
    5.2.3 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2015 年至今) 58
    
    5.3 慕课建设应用的模式和典型案例 61
    
    5.3.1 典型慕课教学模式 61
    
    5.3.2 慕课应用典型案例——“1+M+N”跨校协同教学 62
    
    5.4 走向世界的中国大学慕课 62
    
    5.4.1 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 62
    
    5.4.2 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 63
    
    5.4.3 慕课创新课堂典范——全球融合式课堂 63
    
    第 6 章 中国外语慕课建设与应用66
    
    6.1 外语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66
    
    6.2 外语类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70
    
    6.3 外语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73
    
    6.4 高职院校外语类慕课建设 78
    
    6.5 外语一流慕课建设——基于国家高等智慧教育平台的视角 78
    
    6.5.1 外语一流慕课建设现状 79
    
    6.5.2 一流外语慕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82
    
    6.5.3 外语一流慕课建设与应用的策略 83
    
    第 7 章 慕课混合式的“金课”设计与实施86
    
    7.1 文献综述 86
    
    7.1.1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学习 86
    
    7.1.2 “金课”标准解读 87
    
    7.1.3 学习投入度  87
    
    7.1.4 学习接受度  88
    
    7.2 理论框架 .89
    
    7.2.1 学习成效 89
    
    7.2.2 教学 .90
    
    7.2.3 评测 .90
    
    7.3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学习“金课”设计实践——以开放教育“人文英语 4”
    
    课程为例 90
    
    7.3.1 背景介绍 90
    
    7.3.2 混合式学习方案 90
    
    7.3.3 混合“金课”学习效果评价 93
    
    第 8 章 慕课混合式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99
    
    8.1 文献综述 99
    
    8.1.1 混合式教学  99
    
    8.1.2 自主学习能力 100
    
    8.1.3 外语慕课与自主学习 101
    
    8.2 理论框架  101
    
    8.2.1 背景介绍 101
    
    8.2.2 理论框架构建 102
    
    8.3 基于“英语语音”慕课的混合式教学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设计实例
    
    —— 以高职“大学英语一”课程为例  103
    
    8.3.1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方案 103
    
    8.3.2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效果调查 104
    
    8.3.3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效果分析 105
    
    第 9 章 慕课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设计与实施109
    
    9.1 文献综述  109
    
    9.1.1 学习支持服务 109
    
    9.1.2 混合式学习中的支持服务 .110
    
    9.2 理论框架  112
    
    9.2.1 探究社区模型 112
    
    9.2.2 混合式教学动态支架模型 .113
    
    9.3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实践——以高职院校“英语语音”
    
    课程为例 114
    
    9.3.1 背景介绍 114
    
    9.3.2 慕课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方案 114
    
    9.3.3 慕课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效果评价  117
    
    9.3.4 慕课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讨论与反思 120
    
    第 10 章 基于慕课的外语教师学习共同体.124
    
    10.1 文献综述 
    
    10.1.1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124
    
    10.1.2 教师学习共同体 125
    
    10.2 理论框架 126
    
    10.2.1 理论基础  126
    
    10.2.2 建设框架  126
    
    10.3 高职外语教师慕课学习共同体—— 以“基于慕课的混合式学习群”为例 127
    
    10.3.1 背景介绍  127
    
    10.3.2 教师慕课学习共同体 127
    
    10.4 研究过程 128
    
    10.4.1 研究问题  128
    
    10.4.2 研究参与者 128
    
    10.4.3 数据收集与分析 129
    
    10.4.4 研究发现  129
    
    第 11 章 慕课混合式学习质量保障138
    
    11.1 文献综述 138
    
    11.1.1 学习质量及质量保障 138
    
    11.1.2 学习质量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 139
    
    11.2 多视角的理论框架 140
    
    11.2.1 价值主体视角下的在线课程质量观 141
    
    11.2.2 价值主体需要视角下的课程质量认定 142
    
    11.2.3 标准规范建设视角下的高校慕课建设 142
    
    11.2.4 基于学习者视角的英语语言慕课质量评价  143
    
    11.3 学习质量保障机制运行的影响因素 143
    
    11.3.1 质量保障制度未能形成合力 143
    
    11.3.2 学习支持服务缺乏设计整合 144
    
    11.3.3 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有待健全 144
    
    11.3.4 基础设施保障适需提升不足 144
    
    11.4 优化学习质量保障机制的探讨 145
    
    11.4.1 制度合力、治理赋能:完善教学制度保障  145
    
    11.4.2 技术支持、智能服务:完善教学运行保障  145
    
    11.4.3 理念更新、资源整合:完善课程资源保障  146
    
    11.4.4 资金支持、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保障  146
    
    第 12 章 慕课学分认证与转换149
    
    12.1 国外慕课学分认定模式 149
    
    12.1.1 美国慕课学分转换 149
    
    12.1.2 欧洲慕课学分认定与转换  150
    
    12.1.3 印度和马来西亚慕课学分认定与转换 150
    
    12.2 我国外语慕课学分认定的实施 152
    
    12.2.1 我国慕课学分认定现状 152
    
    12.2.2 外语慕课学分互认的必要性 155
    
    12.2.3 外语慕课学分互认的可行性 156
    
    12.2.4 基于慕课学分认定的对策构建 157
  •       彭伟强,男,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曾赴英国、德国、丹麦、新加坡、日本等国培训或访问交流。1985年起在嘉应师范专科学校(后为嘉应学院)工作,2002年进入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现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主讲课程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等。主要研究兴趣为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商务英语、比较教育等。曾在《外语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外语教育》《比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发表多篇国外外语教师教育论文。主持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三五”规划、 广州市哲学社科“十三五”规划等课题。?
  • 这本著作的最大特色是理实一体。理论部分主要阐述慕课的产生与发展、慕课的研究及热点、政策分析及政策驱动下的慕课建设;实践篇则侧重应用,围绕慕课混合式学习中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学习能力培养、学习支持服务、学习共同体、学习质量保障和学分认证与转换等领域进行探索。理论部分的研究成果指导着实践部分的探索,实践部分探索的成果检验着理论部分的观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