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 > 职业教育学术专著

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第二版)

书号:9787113144159 套系名称:职业教育设计系列丛书

作者:邓泽民 侯金柱 出版日期:2012-03-01

定价:46.00 页码 / 开本:276 /16

策划编辑:严晓舟 陈文 责任编辑:徐盼欣

适用专业:无 适用层次:职业教育课程研究、设计、管理人员、教师,本科生

最新印刷时间:

资源下载
教学课件(暂无) 教学素材(暂无)
习题答案(暂无) 教学案例(暂无)
教学设计(暂无) 教学视频(暂无)
内容简介 前言 目录 作者介绍 图书特色
  •         本书在对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教育教材观是职业教育课程观、学习观、教学观和传播观“四观”统一的思想。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制定了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专业整体规划、学习动机发展、职业活动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媒体有效运用原则;形成了基于职业能力和特质的职业教育教材设计模式,运用这种新的教材设计模式,主要对职业活动教材,即“做中学”的教材,进行了设计,提出了技术、服务和艺术三大专业类教材设计的参考方案,设计了职业教育教材设计评价的指标体系。

      本书可供职业教育课程研究人员、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人员、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参考,也可作为职业教育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教材。
  •         本书自2006年6月出版以来,受到了职业教育界广大同仁的关注。读者较为认可的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本书是我国第一本研究职业教材设计的书籍,在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本书提出的职业教育教材观是职业教育课程观、学习观、教学观和传播观“四观”统一的思想是先进的;三是制定的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专业整体规划、学习动机发展、职业活动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媒体有效运用原则较好地落实了我国职业教育“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四是本书构建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下的职业教育教材设计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五是本书建立了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体系,为广大教师评判职业教育教材设计水平和选择使用职业教育教材提供了参考。
    但是,本书第一版对职业活动教材,即做中学的教材,或称理实一体教材研究不够;更没能从职业人的职业特质着眼开展研究。调查研究表明:只有具有职业特质的人,才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提供“一流的服务”和创造“一流的效果”。 因此,本书第二版较第一版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首先,对职业行动思维、职业行为规范、职业情感模式、职业环境语言等职业特质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专业整体规划、学习动机发展、职业活动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媒体有效运用原则。第二,在上述职业教育教材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形成了基于职业能力和特质的职业教育教材设计模式。第三,运用这种新的教材设计模式主要对职业活动教材,即做中学的教材,进行了设计,提出了技术、服务和艺术三大专业类教材设计的参考方案和职业教育教材设计评价的指标体系。第四,对设计的教材方案进行设计了评价。

            在此书的修订过程中,得到了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吴学敏、李春明、武马群、彭勇、赵沛、张扬群、邓国民、王立职、刘秀丽、崔俊明、刘春华、展丽蕊、梁银、周谊、马元文、徐萍、马跃武、张红艳、邴凌、张健、施莉明、代智弘、杨光、杨红波、钱菁、刘菊、郭七英、史国然、彭志敏、陈波、鲁奇、张文、李晓东、汪珊珊、于琳琳、宋艳等老师和陈文先生、梁香菊女士等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进行了实验工作、有的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与第一版相比,在职业教育教材思想上有较大的升华,并做了大量的调整和补充,但由于自身水平和条件所限,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对于有些重要问题,特别是理论问题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有些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希望本书的修订改版,能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同时,也热忱欢迎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编    者
    2012年2月
     

  • 上篇 职业教育教材理论基础
    第一章 职业教育课程理论 3
    第一节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 4
    一、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 4
    二、课程目标确定的过程 10
    第二节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筛选 26
    一、课程内容筛选的原则 26
    二、课程内容筛选的方法 27
    第三节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 29
    一、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29
    二、课程体系的结构设计 31
    三、课程体系的确定方法 32
    第二章 职业教育学习理论 33
    第一节 学习的本质 33
    一、学习的定义 33
    二、学习的分类 34
    三、学习的组织 35
    第二节 学习的动机 36
    一、学习动机及其作用 36
    二、学习动机发展规律 37
    三、学习动机影响因素 40
    第三节 学习的过程 44
    一、知识的学习过程 44
    二、技能的形成过程 47
    三、品性的养成过程 56
    四、素质的形成——知识、技能、品性的迁移、
            整合与类化 58
    第三章 职业教育教学理论 63
    第一节 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 63
    一、教学目标及其功能 63
    二、教学目标结构的设计 65
    三、教学目标确定的方法 68
    第二节 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设计 70
    一、从兴趣发展考察教学过程 70
    二、从职业活动考察教学过程 72
    三、从能力形成考察教学过程 73
    第三节 职业教育教学组织设计 84
    一、技能教学的组织 84
    二、任务教学的组织 86
    三、项目教学的组织 87
    四、岗位教学的组织 89
    第四节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90
    一、过程导向的行动教学 91
    二、情景导向的行动教学 96
    三、效果导向的行动教学 109
    四、多个导向的行动教学 113
    第四章 职业教育传播理论 119
    第一节 职业教育传播模型 119
    一、职业教育传播的模型 119
    二、教育传播的一般规律 120
    第二节 职业教育信息的呈现 121
    一、信息呈现与符号 121
    二、信息呈现与媒体 124
    中篇 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编写
    第五章 职业教育教材的基本概念 127
    第一节 教材的定义与分类 127
    一、教材的定义 127
    二、教材的分类 127
    第二节 教材的功能与特征 131
    一、教材的功能 131
    二、教材的特征 132
    第三节 教材的设计与发展 134
    一、教材的设计 134
    二、教材的发展 134
    第六章 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 137
    第一节 专业整体规划原则 137
    第二节 职业活动导向原则 138
    一、过程导向原则 138
    二、情景导向原则 139
    三、效果导向原则 139
    第三节 学习动机发展原则 140
    一、学习目标先行原则 140
    二、学习兴趣诱发原则 140
    第四节 以能力为本位原则 141
    一、具备能力形成的条件原则 141
    二、遵循能力形成的过程原则 141
    第五节 教学策略组合原则 142
    一、教学程序的选择 142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143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 143
    四、教学组织的选择 145
    第六节 媒体有效运用原则 146
    一、共同经验原理 146
    二、抽象层次原理 146
    三、重复作用原理 147
    四、最小代价原理 149
    五、信息来源原理 149
    六、知觉组织原理 149
    第七章 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基本模式 151
    第一节 教材的规划 151
    一、专业职业面向分析 151
    二、明确职业资格要求 152
    三、专业职业活动分析 152
    四、确定专业课程体系 154
    第二节 教材的定位 155
    一、理论知识课程教材定位 156
    二、技术方法课程教材定位 156
    三、职业活动课程教材定位 156
    第三节 教材的设计 157
    一、教材目标设计 158
    二、教材内容筛选 159
    三、教材结构设计 162
    第四节 教材的编写 200
    一、编写教材编写提纲 200
    二、确定信息呈现形式 201
    三、确定教材语言特色 205
    第五节 教材的编审 208
    一、教材的编辑 208
    二、教材的审定 213
    下篇 职业教育教材分析评价
    第八章 教材评价的基本概念 219
    第一节 教材评价的意义 219
    一、教材评价的定义 219
    二、教材评价的作用 220
    第二节 教材评价的原则 220
    第三节 教材评价的标准 221
    一、教材评价标准的基础 221
    二、教材评价标准的确定 222
    第九章 教材评价的基本模式 225
    第一节  明确评价目的 225
    一、教材评价目的 225
    二、教材适用评价 225
    三、教材评价条件 226
    第二节 建立指标体系 226
    一、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226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28
    第三节 获取评价信息 232
    一、获取价值主体信息 233
    二、获取价值客体信息 233
    第四节 作出价值判断 234
    一、评价成员构成 234
    二、价值分析判断 234
    附录A  《Access 数据库》教材目标能力图表 239
    附录B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教材目标能力图表 241
    附录C  《ASP动态网页设计》教材目标能力图表 243
    附录D  《Visual FoxPro 6.0程序设计》教材目标能力图表 245
    附录E  《中级财务会计》教材目标能力图表 247
    附录F  《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目标能力图表 251
    附录G  《显示器原理与维修》教材目标能力图表 253
    参考文献 255
    后记 258